快樂的方法、溝通的目的 &「會抓重點的人生」

今天看了黃瑽寧醫生的一集 YouTube,以下是他的連結:
打疫苗前後多喝水?其實你應該做這三件事,提升疫苗保護力!│黃瑽寧x剪接師EP35

新冠肺炎肆虐,防疫的議題一直在延燒。

大的講,要不要鎖國?鎖多久?怎麼鎖?怎麼解封?如何繼續防疫?國家經濟怎麼辦?

小的講,家裡洗手液,口罩囤夠嗎?家裡存糧夠嗎?小孩學習有沒有跟上?家裡老人有沒有足夠的照顧?今天出門有沒有做好防疫?會不會不小心把病毒帶回家?我喉嚨癢癢的,是不是得了新冠?要不要去檢查?要隔離的話,工作怎麼辦?會不會解封後工作就沒有了?要不要打疫苗?要打哪一家疫苗?要不要混打?兩劑疫苗該隔多久?……

這麼多的問題,無形中增加了生活中許多不必要的壓力,科學已經證明了,壓力會降低免疫力。所以在研究怎麼防疫,如何防疫的同時,也需要適度減壓,才可以不要得不償失。


黃瑽寧醫生提供了三個做法可以快速的短期內提升快樂
1. 一週寫一篇感恩日記
2. 一週選一天做五件善事
3. 一個月寫一封感謝信

這些當然是要心甘情願認真的去做才會有效果。


另外黃瑽寧醫生也建議了一個方法讓我們幫助其他人提升快樂。我覺得非常實用簡單,它就是每天給你愛的人一個擁抱,說些感謝的話。這會很快速的幫這個人紓壓。

我可以想像傳統華人會覺得這實在太難了,成人後,幾乎和父母就完全沒有了任何方面的身體接觸。我想說,如果你的擁抱可以讓你愛的父母多健康一點,多快樂一點,你那一點自尊與尷尬,是不是可以放下? 第一個擁抱會是最難的,接下來就會越來越簡單。

壓力爆棚的現代,每個人身上都被賦予不同的責任與壓力。提升自己快樂的同時也幫助家人這件事,說的容易做的難。前幾天我就和我的媽媽吵了一架,明明很愛媽媽,靜下心來,我知道她的健康與快樂對我來說是第一重要的事。可是在情緒上頭的時候,只想解釋自己,聽不到其他的聲音。說出去的話收不回來,造成的傷害,有時也是看不見的。

Most people listen to reply, not listen to understand.

大部分的人,表面在聆聽,其實腦子裡是在找語病來反擊,並不是真的聆聽來了解對方。這只會讓爭吵持續下去,並不能達到真正溝通的目的。

在和人討論或爭吵的時候,必須時不時的審視自己,我現在聽他講話,是致力於找話來反駁他嗎?還是在努力了解他?有時,當對方感受到你想了解他的意圖,也會靜下心試圖了解你。

這並不容易,畢竟每個人都有情緒。控制情緒這件事,我覺得平常就應該要練習。練習越多,被情緒控制的時間就可以縮短,在必要的時候才可以控制住自己的嘴巴。我們不能要求別人改變,唯一能要求的只有自己。想想對你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,把握好大方向,其他的小事就讓它隨風去吧。

以前聽過一個故事,它最後被稱為「罐子哲學」。一個大學教授試著和他的學生講解人生。假設一個罐子是人生,裡面裝的東西有限。大石頭是最重要的事,小石頭是其他重要的事,細沙是可有可無的小事。如果你的瓶子已經塞滿了細沙,就再也裝不了大石頭或小石頭了。當不重要的事佔滿了你生命中的空間跟時間,你就沒有精力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。知道分清楚,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,什麼是其他重要的事,什麼是可有可無的事,是首要條件的。這樣填滿的人生,才不會有太多的後悔與遺憾。

最後在瓶子填滿大石頭,小石頭與細沙後,大家以為瓶子已經滿了。這時教授拿出兩瓶啤酒倒進瓶子裡,告訴大家,「這代表無論你生活有多忙碌,總有時間去和朋友喝兩杯」。

希望大家都可以過「會抓重點」的人生,共勉之。